发布于:2022-11-22 12:58
浏览了 59次

送魏全诗简要分析?

《送魏颢之京》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抒发别离的情感。 《送魏万之京》是唐代诗人李颀的作品。此诗意在抒发别离的情绪。

首联用倒戟法落笔,点出出发前,微霜初落,深秋萧瑟;颔联写离秋,写游子面对云山,黯然伤神;颈联介绍长安秋色,暗寓此地不可长留;末联以长者风度,嘱咐魏万,长安虽乐,不要虚掷光阴,要抓紧成就一番事业。

诗人把叙事、写景、抒情融合在一起,以自己的心情来设想、体会友人跋涉的艰辛,表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切的友情,抒发了诗人的感慨,并及时对友人进行劝勉。

全诗自然真切,情深意长,遣词炼句尤为后人所称道。

《送魏万之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下,大雁,秋天南去,春天北归,飘零不定,有似旅人。

它那嘹唳的雁声,从天末飘来,使人觉得怅惘凄切。而抱有满腹惆怅的人,当然就更难忍受了。云山,一般是令人向往的风景,而对于落寞失意的人,坐对云山,便会感到前路茫茫,黯然神伤。他乡游子,于此为甚。这是李颀以自己的心情来体会对方。:“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从洛阳西去要经过古函谷关和潼关,凉秋九月,草木摇落,一片萧瑟,标志着寒天的到来。本来是寒气使树变色,但寒不可见而树色可见,好象树色带来寒气,见树色而知寒近,是树色把寒催来的。一个“催”字,把平常景物写得有情有感,十分生动,傍晚砧声之多,为长安特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然而诗人为什么不用城关雄伟、御苑清华这样的景色来介绍长安,却只突出了“御苑砧声”,发人深想。魏万前此,大概没有到过长安,而李颀已多次到过京师,在那里曾“倾财破产”,历经辛酸。两句推想中,诗人平生感慨,尽在不言之中。“催寒近”、“向晚多”六个字相对,暗含着岁月不待,年华易老之意,顺势引出了结尾二句。“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纯然是长者的语气,予魏万以亲切的嘱咐。这里用“行乐处”三字虚写长安,与上二句中的“御苑砧声”相应,一虚一实,恰恰表明了诗人的旨意。他谆谆告诫魏万:长安虽是“行乐处”,但不是一般人可以享受的。不要把宝贵的时光,轻易地消磨掉,要抓紧时机成就一番事业。可谓语重心长。

送魏万之京抓住秋天典型意象表达对友h路途担忧?

这是一首送别之作。魏万,后改名颢,上元初进士及第。诗的首联以倒装句式描绘深秋时节肃杀的自然环境,烘托出友人分别时凄凉的心情。起笔即曲折挺拔,有奇崛之势。中间两联没有直接写送别,而是设想友人在旅途中目睹秋天景物时产生的思乡之情与落寞之感,表达出对友人的关切。关指潼关,御苑指皇宫中的林苑,这两处景物一在长安城外、一在长安城内,扣上了诗题中的“京” (城)。末二句劝友人自勉,是对这位晚辈诗人的殷切期望。


这首诗以长于锤字炼句为后人所称道,为明七子所师法;音韵响亮,气势雄壮,流畅自然,也是此诗的艺术特点;同时,诗人又将叙事、绘景、抒情融为一体,在凄清的情调中给人以积极进取的力量,为唐代七律名篇之一。

送魏万之京思想感情?

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2)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这是一般送别诗最常见的做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