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目录:

    自然科学

  • 更新时间:

    2023-09-06 21:59

简介

《蒙娜丽莎》意大利语:Gioconda、​Monna Lisa以数位修饰以减少老化影响的《蒙娜丽莎》。未修饰的图像则显得较暗。艺术家列奥纳多·达·芬奇年份公元1503–1506年,也许持续至1517年媒介板面油画肖像画主题丽莎·焦孔多尺寸77 cm × 53 cm(30英寸 × 21英寸)收藏地 法国巴黎卢浮宫《蒙娜丽莎》(意大利语:La Gioconda,发音:或Monna Lisa,发音:;法语:La Joconde,发音:)为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所绘的一幅肖像画与其代表作。被认为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杰作,也被视为世上最负盛名、访问量最大且最常被写、唱、模仿的艺术作品。该画中描绘了一位表情内敛的、微带笑容的女士,她的笑容有时被称作是“神秘的笑容”。这幅画所描绘的模特被认为是佛罗伦萨富商弗朗切斯科·德尔·焦孔多(Francesco del Giocondo)的夫人丽莎·焦孔多。它被涂在白色的伦巴第白杨木版上。达芬奇从未将这幅画交给焦孔多家族,后来据信他在遗嘱中将这幅画留给了他的学徒达奥雷诺。它被认为是在1503年至1506年之间所绘制;然而达芬奇可能一直到1517年才完成该作。最后,《蒙娜丽莎》被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买下,现在则为法国的财产。自1797年以来便一直在巴黎卢浮宫展出。 《蒙娜丽莎》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画作之一。它拥有1962年历史上保险估值最高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价值1亿美元(相当于2021年的8.7亿美元)。

命名

《蒙娜丽莎》在卢浮宫现况

蒙娜丽莎是从英文的“Mona Lisa”音译过来的,来自于达芬奇去世31年后由乔尔乔·瓦萨里着成的《艺苑名人传》。在其中,乔尔乔·瓦萨里认为这位模特是佛罗伦萨富商弗朗切斯科·德尔·焦孔多(Francesco del Giocondo)的夫人丽莎·焦孔多。蒙娜在意大利语为Madonna,简称Monna(或作Mona),中文翻译为“我的女士”,通常放在女性的名字前,相当于英语中的“Madam”。所以,蒙娜丽莎的意思是“丽莎夫人”。

这幅画的另一个名称是意大利语“La Gioconda”,这是焦孔多(Giocondo)的女性化拼写。意大利语中,“gioconda”的解释是“轻松的,无忧无虑的”,因此“gioconda”也可以指“无忧无虑的妇人”。由于她的微笑,此名称便有了两层含义。法语名称“La Joconde”同样可以这样解释。

19世纪以来,“蒙娜丽莎”(Mona Lisa)和意大利语名称“Gioconda”已经成为了这幅画固定的名称。在此前很长的一段时间,这幅画有很多描述性的名称,如“某个佛罗伦萨女士”、“带着纱巾的情妇”等等。

历史

16世纪

拉斐尔的《蒙娜丽莎》(1505年),现保存于卢浮宫。

在达芬奇的作品中,《蒙娜丽莎》,和《圣叶理诺在野外》、《三博士来朝》及《最后的晚餐》是少数其真实性从未受到严重质疑的作品。达芬奇在1503年10月开始创作《蒙娜丽莎》,有些学者认为,《蒙娜丽莎》是在1503年或1504年在佛罗伦萨开始*。尽管卢浮宫声称它“毫无疑问在1503年至1506年之间绘”但艺术史学家马丁·坎普表示:《蒙娜丽莎》具体的创作时间并无法完全确定。 亚历山德罗·维佐斯(英语:Alessandro Vezzosi)则认为这幅画拥有达芬奇生命的最后几年之前的风格特征。其他学者则争辩表示鉴于历史文献,达芬奇是在1513年开始画《蒙娜丽莎》。

根据瓦萨里的记载,“这幅画虽耗时4年完成,但并没有完成它”。1516年,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邀请达芬奇去位于国王的昂布瓦斯城堡附近的克劳斯·吕斯城堡工作。据说他也将《蒙娜丽莎》一起带去。达芬奇去世后,他的画作便归学徒们和助手沙莱所有。艺术史学家卡门·巴姆巴赫(英语:Carmen C. Bambach)得出的结论是,在1516年或1517年达芬奇仍持续绘制《蒙娜丽莎》。但鉴于达芬奇的右手大约在1517年瘫痪,也可能表明达芬奇为什么没有完成《蒙娜丽莎》的原因。国王花了4000埃居买下了它,并把它保存在枫丹白露宫,直至路易十四时期将它移到凡尔赛宫。在16世纪《蒙娜丽莎》被涂上了清漆。法国大革命后。1797年开始,《蒙娜丽莎》在卢浮宫永久展出。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认为这幅画在达芬奇死后曾被人剪裁过,画的两边被切割掉一部分。在《蒙娜丽莎》的早期版本中,画的两侧有两个柱子,但这只在原稿中出现过。法籍科学工程人员帕斯卡尔·科特(Pascal Cotte)曾使用多光谱相机拍摄《蒙娜丽莎》。他运用紫外线及透视线拍摄取得的高清影像,证明《蒙娜丽莎》早年是画在白杨木画板上,且经过画作分层范围及前置作业(石膏底)显示这幅画并未被切割过。

《蒙娜丽莎》失窃

路易·贝鲁德(英语:Louis Béroud)在1911年于卢浮宫描绘蒙娜丽莎的画作1911年《蒙娜丽莎》失窃后的墙面《小*报》在1913年12月13日的头条新闻“发现蒙娜丽莎”乌菲兹美术馆的博物馆馆长乔凡尼·波吉(英语:Giovanni Poggi)(右)正在检查《蒙娜丽莎》,1913年《Excelsior》1914年1月1日的头条新闻“蒙娜丽莎回来了”

《蒙娜丽莎》被移至卢浮宫后,曾展示在杜乐丽宫的拿破仑卧室,最初《蒙娜丽莎》在艺术界之外并不广为人知,但在1860年代开始,一部分法国知识分子开始称赞它是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杰作。在普法战争期间,《蒙娜丽莎》从卢浮宫搬到了布雷斯特兵工厂(英语:Brest Arsenal)接受保护。

1911年8月20日,曾在卢浮宫内担任油漆匠的温琴佐·佩鲁贾(英语:Vincenzo Peruggia)于闭馆时躲入储藏室,趁隔天周一休馆取下画作,藏于大衣内窃出博物馆。馆方在22日发现《蒙娜丽莎》遭窃,于是进行一周闭馆调查,并祭出高额悬赏金。由于持续没有画作的下落,在各家报纸的报导下,《蒙娜丽莎》逐渐有了知名度。

法国警方一度怀疑是纪尧姆·阿波利奈尔偷了画作,并将其逮捕。因为纪尧姆和毕加索有来往,毕加索也被带到警局问话。不过二人最后都被无罪释放。

两年后,佩鲁贾觉得风头已过,想要将《蒙娜丽莎》卖给佛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遭警方逮捕。被捕后佩鲁贾声称《蒙娜丽莎》是意大利的财产,理所当然该回到意大利。由此佩鲁贾获得意大利国民广泛同情,而意大利象征性地将佩鲁贾只拘禁六个月,但因为他是在判刑六个月之前就被逮捕,所以当庭释放。

近代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躲避战火《蒙娜丽莎》与其他文物从卢浮宫搬置昂布瓦斯城堡接受保护,随后被转移到禄迪修道院(英语:Vincenzo Peruggia)和香波尔城堡,最后则是带到蒙托邦的安格尔博物馆,直至战争结束后才回归卢浮宫。

1956年12月30日,来自玻利维亚的乌戈·昂加萨·维勒加斯(Ugo Ungaza Villegas)向《蒙娜丽莎》扔掷石头。导致画作左肘附近的一粒颜料脱落。幸运的是当时这幅画早已受到玻璃的保护,因为在几年前曾有一名自称爱上《蒙娜丽莎》的人,使用剃须刀片试图将它切开并偷走它。从那之后,卢浮宫则改而使用防弹玻璃,避免《蒙娜丽莎》受到任何进一步的攻击。

1974年4月21日,《蒙娜丽莎》巡回在东京国立博物馆展出时,一名妇女因不满博物馆内缺乏无障碍坡道,试图朝着这幅画喷洒红漆而被当场逮捕。

当代

近几十年来,《蒙娜丽莎》曾三度被临时搬迁以适应卢浮宫的翻修:分别为1992年至1995年、2001年至2005年以及2019年。其中在2019年引入的新排队系统,博物馆参观者必须排队才能看到这幅画。排完队后,一组人有大约30秒的时间观赏《蒙娜丽莎》。

2009年8月2日,一名俄罗斯妇女因被剥夺法国公民身份而恼怒,向《蒙娜丽莎》投掷陶瓷茶杯;然而茶杯容器撞到防弹玻璃后则摔碎了,女子当场被捕。

2022年5月29日,一名男性活动家伪装成坐在轮椅上的女性,向《蒙娜丽莎》的防弹玻璃投掷蛋糕,表示是为了提高人们对气候变化的认识。但该幅画没有被损坏。

主题与画中人

丽莎·焦孔多理论

主条目:丽莎·焦孔多

15到16世纪初,为忠贞女性绘制肖像在艺术界比较常见,达芬奇所绘制的这幅画标题名为《蒙娜丽莎》,然而图中女子的身份则众说纷纭,据与弗朗切斯科家族的部分成员相识的画家和建筑师乔尔乔·瓦萨里于1550年记载:4:“列奥纳多为弗朗切斯科·德尔·焦孔多的夫人蒙娜丽莎画了一幅肖像”,丽莎·焦孔多是意大利佛罗伦萨和托斯卡纳的格拉迪尼家族成员,后人对丽莎的一生所知甚少。她生于佛罗伦萨,十几岁时就嫁给了布料和丝绸商人,丈夫之后还当上地方官员,并生有5个孩子,在丈夫死后,丽莎成为修女,并于1542年7月15日去世,终年*岁。《蒙娜丽莎》的意大利语名称“La Gioconda”和法语名称“La Joconde”都是丽莎婚后从夫的姓氏,也是她的昵称,意思是“幸福的人”。

瓦萨里对《蒙娜丽莎》的描述来自他于1550年出版的《列奥纳多传记》,也就是达芬奇去世31年后。长期以来,该本传记一直是有关列奥纳多作品出处和委托人身份的最之名的资料来源。此外列奥纳多的助手萨莱在1524年去世前,拥有一幅肖像,在他的个人文件中名为《la Gioconda》,是列奥纳多遗赠给他的。

在海德堡大学的一本书中发现的阿戈斯蒂诺·韦斯普奇(英语:Agostino Vespucci)在1503年所写的边注。日期为 1503 年,它指出达芬奇正在为丽莎·焦孔多创作肖像。

2005年,海德堡大学图书馆的一位专家在图书馆收藏文献中发现由达芬奇挚友阿戈斯蒂诺·韦斯普奇(英语:Agostino Vespucci)在1503年所写的边注,其中确认画像中正坐的女士就是丽莎,达·芬奇当时正在为丽莎·德尔·焦孔多绘制肖像。而卢浮宫的代表文森特·德利尤文(Vincent Delieuvin)在回应发现这份文件的声明时表示:“列奥那多·达芬奇确实在1503年画了一位名叫丽莎·德尔·焦孔多的佛罗伦萨女士肖像。不幸的是,我们不能绝对确定卢浮宫的画作是丽莎·德尔·焦孔多的肖像画。”

伊莎贝拉·埃斯特理论

除了丽莎·焦孔多外,还有伊莎贝拉·埃斯特被视为《蒙娜丽莎》原型的推测性理论。伊莎贝拉·埃斯特(1474-1539)是曼图亚的侯爵夫人,也是意大利文艺复兴中最着名的艺术赞助人。列奥纳多是她的姐姐贝亚特丽切·德斯特在米兰公国的宫廷画家,根据达芬奇所留下来的纪录中。1499年,达芬奇在斯福尔扎家族被驱逐后来到了佛罗伦萨。并在随后的三个月的时间里绘制了几幅伊莎贝拉的肖像画 ,其中一张铅笔素描图现保存在卢浮宫,并和《蒙娜丽莎》画中的女子具有相似之处。

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保存的伊莎贝拉·埃斯特的彩色肖像 达芬奇绘制的《伊莎贝拉·埃斯特》)剖面图

此外,根据1501年到1506年所撰写的几封手信显示,伊莎贝拉曾直接或通过*人委托达芬奇,要求绘制其本人的油画肖像,而《蒙娜丽莎》的创作年代恰好属于这一时期。不过到了1504年,此时的伊莎贝拉却被肖像画以外的主题更感兴趣,这与《蒙娜丽莎》后续仍保存在达芬奇手中的情况也为一致。

尽管卢浮宫的研究认为伊莎贝拉的发色为金髪 ,与《蒙娜丽莎》女子的形象不符。 然而部分保存至今的伊莎贝拉肖像,尤其是彼得·保罗·鲁本斯以模仿提齐安诺·维伽略为范本的《红发伊莎贝拉(英语:Isabella_in_Red_(Rubens))》*品,画中具有棕色头发的伊莎贝拉本人被认为与蒙娜丽莎有着相似的特征。不过至今这种推论现今已被视为争议性,因为该画作的头部既没有显示出美的理想化,更与其他伊莎贝拉的彩色肖像毫无任何相似之处。


其他理论

学者们也对《蒙娜丽莎》的画中人提出了几种不同的观点。有观点认为,至少有四幅画作所画的是丽莎,对她身份的猜测涉及至少十人他们争辩丽莎·乔孔多是达芬奇另一幅肖像的主题,毕竟在瓦萨里的纪录中,至少有四幅画被推测可能是蒙娜丽莎。其他几位女性曾被提出视为蒙娜丽莎的形象来源,包括亚拉冈的伊莎贝拉(英语:Isabella_of_Aragon,_Duchess_of_Milan)、切奇利娅·加莱拉尼、弗兰卡维拉公爵夫人(英语:Costanza_d'Avalos,_Duchess_of_Francavilla)、卡特琳娜·斯福尔扎等人,甚至萨莱和达芬奇本人也都在蒙娜丽莎的假想模特名单之列 。但莱昂纳多·达·芬奇( Leonardo da Vinci )(2019 年)的目录则否定其他观点,即表示《蒙娜丽莎》画中的人物可能为丽莎·乔孔多,而伊莎贝拉·埃斯则是唯一的推测人选。

审美

《蒙娜丽莎》是意大利最早的一幅半身画像,画中人物坐着并把交迭的双手搁在座椅的扶手上,从头部至腰部完整的呈现出半身形体,一改早期画像只画头部及上半身、在胸部截断的构图,为日后的画家及摄影师树立新的肖像图基本架构。

达芬奇使用金字塔结构来将画中的女士简单而充满地放置在画中。她的迭在一起的手构成金字塔前方的角。她的胸部、颈部和面部焕发出与她的手同样的柔软的光芒。这些有机部分的光芒的变化显示出肉体的丰满和柔润,包括上述的笑容。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将这个笑容理解为画家对他母亲的感性的怀念。其他人将它描写为天真的、诱媚的或甚至于出神的或悲伤的。应该指出的是达·芬奇当时的肖像画多半带有这样的微笑。

2003年,哈佛医学院神经生物学教授玛格丽特·利文斯顿(英语:Margaret Livingston)指出,蒙娜丽莎之所以看起来似笑非笑,是因为达芬奇应用了眼睛的错觉。眼睛的中心部位一般对较为亮的区域敏感,而边缘则对较暗的区域敏感。人一般确认笑容时主要是靠嘴唇和眼睛的形态特征判断。而达芬奇就是利用了蒙娜丽莎嘴唇形成的阴影。当你眼睛时你不会忽视她的嘴和眼睛,就会觉得她在微笑,而你盯着她的嘴时你会忽视她的嘴和眼睛,就会觉得她依然在微笑。

神秘的蒙娜丽莎除了以其微笑着称,画中人物的眼神也相当独特。无论你从正面哪个角度赏画,都会发现蒙娜丽莎的眼睛直视着你,这使人感到蒙娜丽莎的眼睛仿佛是活的,会随着观众的视角游走,并对所有观众抱以永恒的微笑。

一些学者试着讨论为什么不同的人对这个微笑的感觉不同。这些理论有科学性的,也有的从蒙娜丽莎的实际人物和感觉出发。有人说,蒙娜丽莎的微笑只有在斜眼看的时候才看得出来。还有人认为这个微笑如此捉摸不定因为它利用了人的视觉中的干扰。提出蒙娜丽莎是米兰公爵夫人的理论的人说,蒙娜丽莎的微笑是如此悲伤因为这位公爵夫人本人的生活很悲伤,因为她的丈夫如此有权势、是个酒鬼和经常打她。这位公爵夫人自己曾说她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妻子”。

虽然这幅肖像的手法简单,但人与背景之间的和谐使这幅画成为历史上最着名的、分析得最细致的一幅画。画中妇人的头发与衣服的曲线与背景中山谷和河流的弯曲相称。整个画的和谐性体现了达·芬奇对人与自然界的联系的观念,使这幅画成为达·芬奇的世界观和他的天才的永久的记录。

在人的背后,一个遥远的背景一直延伸在远处的冰山。只有弯曲的道路和远处的桥梁显示着人的存在。模糊的分界线、潇洒的人物、光亮与黑暗的明显对比和一个总体的冷静的感觉都是达·芬奇的风格。

蒙娜丽莎是第一幅将人画在一个想象的背景前的肖像画。有意思的是后面的风景并不对称。人左面的风景比右面的明显低。有的评论家认为这说明左面的部分是后加上去的。

X光检测证明在现存的蒙娜丽莎后面还有三个过去的版本。用作画板的白杨底板的变形比原来想像的要大,因此博物馆的修理员正在考虑怎样来保持这幅画的原状。

遗产

《蒙娜丽莎》在完成前就已开始影响佛罗伦萨画派(英语:Florentine_painting)。拉斐尔曾多次去过达芬奇的工作室,迅速在他的几部作品中使用了《蒙娜丽莎》肖像的构图和格式元素,例如《抱着独角兽的年轻女子(英语:Young_Wo*n_with_Unicorn)》(约1506年)和《玛达琳娜·多尼肖像(英语:Portrait_of_Maddalena_Doni)》(约1506年)。拉斐尔后来的画作如《戴头纱的女子》(1515-16年) 和《巴尔达萨雷·卡斯蒂廖内肖像》也继续借鉴达芬奇的画作。艺术史学家弗兰克·佐尔纳(英语:Frank_Zöllner)曾表示:“蒙娜丽莎流派的演变比达芬奇的其他作品产生更大的影响。更成为文艺复兴时期肖像画的典范,也许出于这个原因,《蒙娜丽莎》不仅被视为真人的肖像,而且还作为理想的体现。”。

包括乔尔乔·瓦萨里和安德烈·费利比安(英语:André Félibien)等早期史家称赞《蒙娜丽莎》的真实感,到了维多利亚时代,此时的作家们开始认为《蒙娜丽莎》充满了神秘和浪漫的魅力。如在1859年,泰奥菲尔·戈蒂耶曾写道“蒙娜丽莎宛如‘美丽的狮身人面像’,她的笑容是如此神秘”,在所表达的形式之下,人们将对于画作感到一种模糊、无限、无法表达的思想。 一个被感动,被困扰……被压抑的欲望,让人绝望的希望此刻正痛苦地搅动着。”,华特·佩特在1869年的文章中也对于《蒙娜丽莎》有所评论,并表示其“比她所坐的岩石还老;像吸血鬼一样,她已经死了很多次,并且学会了坟墓的秘密……”。


到了20世纪初,评论家开始认为《蒙娜丽莎》已成主观诠释和理论的宝库,同时也令对于不喜权威,典雅的人士感到厌烦。在1911年发生失窃案后,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学家伯纳德·贝伦森承认“很高兴摆脱了它”。让·梅金杰的《下午茶时间(英语:Le goûter) 》在1911年的秋季沙龙展出,并被艺术评论家路易·沃克塞尔在《吉尔·布拉斯期刊(英语:Gil_Blas_(periodical))》讽刺地描述其为“la Joconde à la cuiller(拿勺子的蒙娜丽莎)” ,安德烈·萨尔蒙随后将这幅画描述为“立体主义的蒙娜丽莎”。


然而,随着前卫艺术界开始注意到《蒙娜丽莎》不可否认受到欢迎的程度。使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的艺术家开始不断地重新解读《蒙娜丽莎》,1883年,由法国画家欧仁·巴代伊(法语:Eugène Bataille)创作过蒙娜丽莎吸着烟斗的图像《Le rire》在巴黎的不连贯展览上展出。评论家都把这幅画看作是对传统艺术的嘲讽。1919年,最具影响力的现代艺术家之一杜象,依据《蒙娜丽莎》改造一系列而成的作品《L.H.O.O.Q.》,在这幅画作上的人物,则是以用铅笔加了两撇小胡子,其标题《L.H.O.O.Q.》则是一个双关语,在法语中发音类似“Elle a chaud au cul”,意即“她有一个性感的*”或“她的*很热辣”,以隐喻*旺盛、坐立难安的女性。杜象随后用不同的材料*了多个版本的《L.H.O.O.Q.》,它们的大小也不尽相同。


萨尔瓦多·达利以他的超现实主义作品而闻名,他于1954年将自画像描绘成蒙娜丽莎。 安迪·沃荷在1963 年《蒙娜丽莎》来到美国展览之际创作了多幅蒙娜丽莎的丝网版画,被称为《三十胜于一(Thirty Are Better than One)》。

当代,街头艺术家尹瓦德(英语:Invader (artist))使用马赛克风格在巴黎和东京的墙上创造了蒙娜丽莎的版本。

拉斐尔《抱着独角兽的年轻女子(英语:Young_Wo*n_with_Unicorn)》,1506年。

拉斐尔《巴尔达萨雷·卡斯蒂廖内肖像》,1514-1515年。

欧仁·巴代伊(法语:Eugène Bataille) 《Le rire》1883年。

杜象《L.H.O.O.Q.》,1919年。

罗伯特·亨利(英语:Robert Henri)《作为蒙娜丽莎》,图中模特为玛格丽特·阿格尼尔(英语:Marguerite Agniel) 1929年。

早期版本和副本

普拉多蒙娜丽莎

主条目:蒙娜丽莎 (普拉多)

《普拉多蒙娜丽莎》(Prado Mona Lisa)是达芬奇学派(英语:Leonardeschi)的画作,这幅画自1819年以来便一直被收藏在西班牙的普拉多博物馆。它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被看作是一个相对来说重要性不高的*品。然而在2012年对画作进行了复原之后,普拉多版蒙娜丽莎被认为是由达芬奇学派创作的最早的蒙娜丽莎*品。作者被认为可能是达芬奇的学生弗朗西斯科·梅尔兹或沙莱。其他一些观点则不独立上述假设,他们觉得作者或许是达芬奇的其中一位西班牙学徒(比如费尔南多·阿尔梅迪纳(英语:Fernando Yáñez de la Almedina)或赫尔南多·洛斯亚诺斯(英语:Hernando de los Llanos))

修复后的画作与原版《蒙娜丽莎》的视角略有不同,因此有人猜测它是世界上第一幅立体画的一部分。然而最近的一份报告表明,《普拉多蒙娜丽莎》实际上未有可靠的立体深度。

艾尔沃斯蒙娜丽莎

主条目:艾尔沃斯蒙娜丽莎

一个早期版本的蒙娜丽莎被称为《艾尔沃斯蒙娜丽莎》,该画作于1778年由一位英国贵族购买,并于1913年被英格兰美术收藏家休·布拉克尔(Hugh Blaker)发现。布拉克尔把画买下后,带到他在伦敦艾尔沃斯的画室,这幅画作因此被命名为“艾尔沃斯蒙娜丽莎”。在画作历经易手后,新主人Henry Pulitzer于1975年把放在瑞士一家银行的金库中,直至2012年9月由蒙娜丽莎基金会向媒体展示。

尽管该幅作品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相当相似。然而目前对于画作原作者的定论,在学术界尚未有共识,尚支持艾尔沃斯蒙娜丽莎真实性的人们坚称艾尔沃斯蒙娜丽莎就是“未完成的蒙娜丽莎”。

冬宫蒙娜丽莎

一个被称为《冬宫蒙娜丽莎》的版本现收藏于冬宫博物馆,它是由一位不知名的16世纪艺术家绘制的。这幅肖像与卢浮宫的蒙娜丽莎较为不一样;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女人的脸比卢浮宫画中的女士较为年轻。

吉安·贾科莫·卡普罗蒂·达奥雷诺绘制的《蒙娜丽莎》*品

《普拉多蒙娜丽莎》

《艾尔沃斯蒙娜丽莎》

《冬宫蒙娜丽莎》

创造更多知识财富